我說:“到時候,我可以做我的朋友,我的同事的工作,讓他們也出些血。若能夠找到一個出大血的土豪,就好了,如果那樣,減少了你們很多工作量!我也不枉費到麻柳村走動了這些時間。也對得起‘麻柳村食客’的名聲!”
張豹書記說:“我記得全村的黨員幹部,都把你喊‘門客’。”
我說,食客和門客,都是一個意思
教育局三人完成《紀要》草稿。他們要我看,我浏覽了一遍,我估計他們對這樣的現場辦公會議司空見慣,草稿完完全全體現溫大濤局長和趙有亮書記剛才談話的主要觀點。
需要商讨問題集中到兩點,他們都在下面劃了紅線,一、幼兒園班級設置。教育股長和計財基建股長共同觀點,關于幼兒班規模,現有3——6周歲幼兒81人,堅決回麻柳村讀幼兒園的71人,辦一個混合班,一個學前班。我心裏想,0——3周歲幼兒是79人,二孩政策放開後,生育率肯定提高,麻柳村人很會生小孩,很能生小孩,前些年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。
我差點說出麻柳溝人界定迷迷糊糊的家庭觀念,近乎原始的繁衍規則,幾乎是放任自流的随随便便的性道德,我還想舉幾樁典型事例,我說得很慢,只說了要點:幼兒園設置,中長期應該以三個教學班為宜。
二、關于小學班級設置,我說:6——12周歲小學生适齡兒童168人,堅決回到麻柳村就讀的149人,六個年齡段分布,基本均勻。建議中長期設置六個教學班。
可能是張豹書記先前就心有不悅,他提出了反對意見。他說,幼兒園辦一個班,最多兩個,小學只辦三個班,每個班兩個年級。他說,他當兵剛回來那些年,麻柳村學校就只有三個教室。修九個教室,投資太大,怕找不到那麽多票子。
宋鄉長也基本同意張豹書記意見,辦幼兒園兩個班,小學,設三個教學班,最多也只能将六年級設單班。
趙鎮長有點激動:“滿腔熱情的要恢複重建麻柳村學校,小學卻要搞複式教學。你們出去考察考察,現在哪裏還有複式教學?複式教學,是中國極度困難時期的臨時救急藥方!幼兒班不能太大,小孩太多,不好管教,提不高保育教育質量。”
溫大濤看着趙鎮長微笑,很有贊賞的意思。
不過,他說出來就變了調:“從全縣看,由于城市化進程加速,由于人口大規模流動,還有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人口向城市集中,師資、生源向城市集中,全縣村級小學已經不存在。考慮到麻柳村太偏遠,剛才師傅說到茶山場鎮是二十八點九公裏,加之道路坡陡彎急,安全隐患大,教育局原則上同意恢複重建麻柳村學校。但規模,有待商榷,要量力而行,又要盡力而為。要量體裁衣,腳踏實地,又要有長遠意識,超前意識,發展意識。你們說呢?”
我想,狗日的當官時間長了,說官話輕車熟路,有些詞,是今年中央文件裏的熱門詞,他說了,有點讓人雲裏霧裏一般。
他接着說:“計財基建,教育,你們是相關業務股室,你們說話權威,先聽聽你們的。”
計財基建股長雖然病恹恹的,面有菜色,脊背略顯不正,但說起話來,還很專業:“從2006——2018十二年麻柳村人口分布可以看出,麻柳村生育率呈逐年上升趨勢,近三年上升曲線擡高,生育率提高加速。我只同意局長‘要盡力而為,要有長遠意識,超前意識,發展意識’這幾句話,要恢複重建,就不能重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時,簡單簡易的硬件,勉強将就使用的老路。如果說困難太大,就不要恢複重建!”
教育股長說得很無調和餘地:“全縣唯一一個恢複重建村級學校,如果勉勉強強太差勁,就不如不建!”
趙有亮把宋鄉長、趙鎮長、張豹書記喊到門外,我知道,他們統一意見去了。
溫大濤對我說,做這一件事對麻柳村村民來說,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,對我們教育局對我來說,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。不知道這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。
過了好一陣,趙書記他們進來了。趙有亮書記帶頭發言:“剛才,我們集中了意見,統一了思想,我們共同意見:麻柳村學校,即使有天大的困難,即使我們幹部嘴巴磨破皮,要累彎腰,流幾灘血,也要動員、帶領幹部群衆恢複重建起來。辦學規模,按幼兒園三個班,小學六個班的規模,其它所有軟硬件設備設施,一律照此方案籌建。如果,尊敬的溫大濤局長,尊敬的教育局各位領導,尊敬的劉本章先生沒有異議,建議将此內容,寫進會議紀要。”
我有些情不自禁,鼓起掌來,我的行為超出了別人對于我的年齡評價。
溫大濤局長說:“既然茶山鄉、麻柳村有如此決心,就這樣辦!這個時候,我再說幾句,一,我們一行五人到茶山,完完全全是受我老師,平縣中學原校長劉校長對麻柳村人的深厚情感所感染,大家知道,他意外原因被免免職,到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茶山鄉麻柳村扶貧,一個多月時間,他做了很多大事,我是出于感恩,出于敬愛,才到茶山現場辦公的。”
“二、麻柳村人正在與貧窮作戰,雖然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,但我上午看到的是,一排排整齊光鮮靓麗的樓房裏,貧窮和落後,仍然根深蒂固。這個時候恢複重建學校,較高标準恢複重建學校,壓力之大,困難之多可想而知。我知道,這是麻柳村人脫貧攻堅的最後大沖鋒,只有英勇前進,麻柳村人才能走上小康路,富裕路!我不知道,這項工作有多大的阻力和困難,但我表态,我們教育局将竭盡全力,共同做好麻柳村學校恢複重建工作!”
這一次,大家都鼓了掌。
溫大濤局長說:“你們帶帶隊,我們共同看看,麻柳村學校建在什麽地方适宜。”
于是,張豹書記和趙有亮書記,溫大濤局長走前面,出了花都廣場。
我看了手機,已經到了下午四點五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