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第 24 章 終于有搬遷方案

我知道他說的誰,我說:“王叔,別個跑了幾年的山路,勸說你,你不給情面,別人語言有出入,在所難免。”我第一次在他面前替扶貧幹部說話。

“什麽話都可以不說,有兩點我就是氣不過。一是狗日的張仁虎,說我是老狗,說我是老頑固給人民政府為難,出難題,找麻煩。鄉政府一個姓李的什麽主任,想把我弄去開特別會,辦學習班。聽說是趙書記,趙有亮書記把那個姓李的狗東西罵了一頓。當時我想過,如果把我弄去開特別會,辦學習班,我就找機會結束自己,到那時,總有人來收拾他們。”

“舊賬不算,舊話勿提,再說,張仁虎,與你沾親帶故。鄉裏那個姓李的,不是被趙書記罵了一頓。趙書記罵,比你以命相争,更有用!”

我笑了一陣,“假設你當時辦學習班去了,死球了,我今年就見不到你了。更不說尋找你地下的金子銀子了,到那時,找個錘子都找不到!”

他也笑。

他說,我們按你的思路順序探讨個子醜寅卯。一,土地,真的是我一塊心頭最大的痛,我走了,下山了,一天天就爬不上山了,那麽好的田地不能耕種,任其撂荒,看都看不到一眼,我心裏惱火,心裏難過,這是我最大的痛。我原想,我住在山上,老死在山上,死了就埋在我房子旁邊的苦楝樹下的草坪中,我要永遠看着我的地,看着我們的田,看着我們的樹林草坡,順便随時想想我的爸爸。

我說,活着,你要看田看地看樹林草坡,真有點難!你難為死我了。如果人死了,死了好辦,現在的人死了,燒成一抔灰,把你的骨灰盒埋在山上不是很難!

我們繼續往前走,路邊的黃荊條,馬桑樹,香樟,柏樹等等密密實實密不透風,我發現地邊有株楠木,是桢楠,是成都、平縣政府大院、我們中學校園栽植最多的綠化樹,我曾經把一株楠木幼苗栽到花盆裏,現在長勢很好,矮壯蔥綠,我突發奇想,我說,我有一個想法。

他說,什麽想法?

“我去買十幾個花盆,每個花盆分別裝上你那幾十個田地裏的土,你在花盆裏還可以種些蔥子、蒜苗、韭菜、芹菜、芫荽等,還可以種點其他什麽東西,節約了錢,又看到了你的寶貝田地泥土。”

王大剛頓了頓:“可以!你買回來,我再把每個花盆寫上名字。”

我說,寫名字不好,你讀過初中,會畫簡單的畫,比如鯉魚田,你就畫個鯉魚,桑樹地,你就畫株桑樹。

他問:“我房子後面的坡上,有塊田用不上堰塘裏的水,天下雨就栽秧,天不下雨,或者過了栽秧季節再下大雨,就無法栽秧,田的名字叫作‘望天田’,你說怎樣畫?”

我笑了,笑的很輕松,我被免職以來,還沒有這樣輕輕松松的笑過。

這可把我難住了,“望天田”,怎樣以形表意?

一會兒,他又說得很解脫,“小事一樁,畫到那裏可能辦法就出來了。”

我說,第二件,你的地下金銀財寶,我對穆繁漪說了,她說一兩公斤黃金銀元兌換不是很大的困難,只要一不是國家一二級文物,二不是國庫黃金,都可以兌換,而國家文物和國庫黃金人家有鑒定标準,只要找到黃金銀元,你可以放心大膽去兌換。

他想了一陣,“也好,我不知道能找到多少,只要我兌換一兩公斤金磚金條,票子就夠我活着的這一輩子用了。剩下的我兩口子卧床不起之時,張翠花對我好,百分百盡孝道,我就給張翠花,杜曉燕對我好,我就給杜曉燕,兩個都對我好,我就一人給一部分,到時候多給杜曉燕一些。”

“為什麽你要多給杜曉燕呢?”

“他對我們好!随喊随到。她在都江堰讀書,每次回家都要給我們買這買那,哪怕只是一個饅頭,一根麻花,都要包得好好的,走幾個小時的山路,給我們送上山來。”

說到這裏,王大剛眼裏淚花閃閃。

“這樣,今天我要回平縣,要去參加蔣老師追悼會,黃金兌換的事我再問問,買花盆的事,我給你辦了。

“關于病痛,沒有什麽可說的,原來沒有查出癌症,我就不願意下山,現在複查不是癌症,我就無需考慮。要說有病,住在居名點安置點打個針開點藥還要方便些。”他說。

我問:“成都專家開的藥,你們按時服用沒有?效果如何?”

他說:“服用了兩三天,似乎多少有些作用。我的小便次數有減少。老妞兒說不出效果如何。”

杜曉燕電話來了,他問:“你們人在哪裏?”

我說:“和早晨我和你穆阿姨所走路線一樣,此時此刻所處地點一樣,在做同樣的事情,我們在陡嘴子上面的香樟樹下和你老爺爺在觀雪景。”

她說:“回來吧!穆阿姨聯系的車子已經出發,我們早些吃飯早些出發。”

我們往回走。

王大剛突然說:“你給張仁虎,給鄉裏趙書記說說,我同意下山,最近天晴了就開始行動。只是房子暫時不拆,如果那兩家都拆了,我就拆,到時候我不拖後腿。”

他笑着對我說:“到時候,金屬探測器,也就就到貨了,金銀財寶就自然而然搞明白了,有,我心裏高興,沒有,我也不會傷心怄氣,直把有時當無時。還有,如果他們問你怎樣做通了我的工作的時候,你只說蔣老師的不幸遇難,給王大剛打擊太大,他王大剛兩口子流了淚,你就說王大剛說,他不願意看見再有人因為扶貧搬遷出人命。一個行将就木的人那樣做,就是天大的罪惡,就是死了都不能超生的!”

我點點頭。

我這個人從來非常沉穩,但此時此刻的我,激動異常,我,把鄉村幹部視為釘子戶的王大剛,說服了,把異地安置搬遷第一頭疼的事,做好了,從此,他們,趙書記宋鄉長張仁虎他們,不會再為此事,寝食難安了!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